比南非钻石更完美的VIVID音箱

2013-04-03



Vivid来了


天然钻石的形成需要数百万、甚至过千万年的特定物质转换过程,同时因为它的稳定性、稀有性及通透绝伦的气质而彰显名贵I但不管钻石怎么名贵,它的主要成份都只是碳。但是具有类似特质,却只花了五年时间开发出来的Vivid Audio系列音箱产品, 同样流露出不让钻石专美的名贵感I关键是高科技含量绝对比钻石领先,而且它对推动音响技术的进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Vivid何解?从英汉词典中我找到了以下的解释:鲜艳的、鲜明的、强烈的; 活泼的、充满活力的、生气勃勃的、活跃的;生动的、逼真的、清晰的。我大概在三、四个场合中聆听过Vivid的产品,对他们的认识就如同在词典中找到的所有解释一样,尤其是这次在富盛新调好的试音室里听到的Vivid B1与法国Mimetism搭配组合那令人惊讶的声音后,更进一步了解到Vivid的特性。

说起Vivid Audio的设计师Laurence Dickie I劳伦斯,迪克,那得从他早期的大作B&W Nautilus(鹦鹉螺l说起。那款面世超过十年的B&W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屹立在音箱设计的前沿,别以为那出位的外形只能拿来看,那可是将性能完美融合的设计。回顾当年,Laurence Dickie为B&W设计出Nautilus的时候,他的身份还只是一位被誉为“技术狂人”的独立设计师。

而现在Laurence Dickie已经加盟Vivid Audio,不但设计方面投入所有精力,更对品质控制注入了自己的砝码。大概六、七年前, 当时Laurence Dickie正准备为一些专业**扬声器设计一套喇叭单元,当定居南非的英国人PhilipGuttentag得知这一消息后,于是提出了希望合作开发Hi-End音箱的意向,原因是他发现,这些喇叭单元的特性非常适合他圆梦多年的理想一一开发一系列具有开创性设计的新产品。 于是两年之后, Vivid公司得到LaurenceDickie的加盟,从此掀开了一个新进品牌进军Hi-End音响市场的序幕。不久后,型号为Kl、Bl、C1等几款产品面世,并且先后在世界各地的音响展上获得一致好评。虽然早两年前Vivid已经被代理商别超音响引入香港市场,但由于Vivid的产品均需人手精工生产,产量非常有限,因此未能在国内大力推广。直到现在,厂方产能提升,别超才正式将Vivid带入国内市场I这就能解释为何早两年国内音响展中Vivid从未正式公开示范的原因。


设计大师的杰作

不用多讲,大家见到Vivid的产品外形,就知道它们又是在追求着另类的极致。其实在另类外观的背后,Vivid实际上全身上下都是高技术的结晶。我们在Vivid的产品上找不到任何标准零件,这是因为Vivid耗费了相当大的努力用特殊材料去尽可能的发掘每个元件的最佳性能,产品的每一个元件都有严密的制造规格,以使产品性能和品质达到新的高度。

这次聆听的Bl为3路半式4单元设计,连同一体式的脚架组成Vivid目前最小的落地音箱。Vivid所有产品所使用的喇叭单元型号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音箱的大小及单元的数量不一样。像这款B1,采用了1只D26高音单元负责4kHz以上的频率; 一只D50中音单元负责900Hz到4kHz的信号; 对于900Hz以下的频率,则使用了2只C125中/低音单元负责I大一号的K1则总共使用了四只中低音单元、小一号的C1使用了一只)。Vivid所使用的喇叭单元全部出自Laurence Dickie之手, 而且均在南非原厂生产。Vivid的喇叭单元的设计要求是要有尽量高的工作效率及超高的一次分割振动频率。口径26mm的D26高音单元采用阳极化处理的铝质振膜,经过独特的构造技术成形,以电脑有限元技术优化, 取得了将一次分割振动频率为44kHz以上的非凡成绩!这代表了在人耳可闻的频率内单元工作的线性极佳而失真极低。

D26采用了由八段高磁能钕铁硼材料构成的径向偏极化磁路系统,保证了音圈享有最大的磁通密度,为确保将磁通导向正确的位置,Vivid再次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进行优化设计,最终令磁隙中的磁通密度达到了惊人的2.4T1而采用侧边绕制技术的铝制音圈确保了铝制振膜与磁隙磁通之间的最佳匹配。为了稳定D26音圈的温度,Vivid采用了液磁冷却的方法,但由于D26内部的磁通量太高,以至于能将一般磁液的磁粉从磁悬液中剥离出来。于是VividAudio与美国Ferrotec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能经受住D26内极端环境考验的磁液。

Laurence Dickie以往为Nautilus设计的喇叭单元背面都设置了一组管道,以处理单元后面的声波不会干扰前向的声波,在Vivid Audio的设计中依然沿用了这个概念,但所采用的手段却更加高明I毕竟是不同年代的设计)。为了喇叭单元工作频率内的谐振远远控制在工作频带以外,就必需将来自振膜背面的压力释放出来, 因此LaurenceDickie设计了一个带有吸振纤维、指数式渐变形状的导管,其声学特性等同于一个完全没有谐振或反射的理想箱体。并且通过一个位于磁极片中央的锥形圆孔,将导管与振膜平顺地耦合在一起。

D26成功的设计概念同样延伸到D50中,其负责的900Hz至4kHz频率涵盖了音乐信号中大部分的基音信号,因此关键性可见一斑。口径50mm的D50的铝质振膜的弧度并非一般的球形设计,而是由电脑设计的抛物线造型,其表面作了阳极化处理,一次分割振动频率为20kHz!令工作频率范围内非常线性,而且即便是在它工作频带之外的两、三个倍频程内,D50仍能保持均匀的活塞运动。由于采用了径向偏极化稀土磁路系统,所以D50的单元总直径可以做得很小,可方便地与其它单元尽量靠近使用,获得点声源的效果,这是其它品牌产品难以达到的效果。与此同时它还利用中空的磁极芯来进一步加强较低频率的响应。D50磁路系统同样经过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确保磁隙内各处的磁通密度恒定一致。而采用悬挂式侧边绕制技术的铝制音圈则提供了最佳的阻抗匹配和磁能转换效率。
为了将中音单元D50的基频谐振控制在工作频率以下很远的频带,来自振膜背面的声波辐射将穿过一个位于磁极片中央的锥形圆孔,然后再进入一个倒转的号角形导管内。在导管内填充有密度逐变的纤维材料,它们会使声波能量逐级减弱,不再引起任何的谐振或是离散的反射。而高顺应性的人造橡胶密封材料确保了磁路系统,号角导管以及箱体之间的机械隔离,令到驱动系统的反作用力将被抑制在单元的内部,而不会干扰到其它部件的运作。

口径158mm的C125采用了以电脑模拟分析设计的阳极化铝质锥盆,它同样可取得极高分割振动频率,同时还确保了整个工作频带内均匀的活塞运动。位于锥盆中央那面积巨大的防尘帽的设计是为了缩小前方空腔共振容积,使更高频率的组件对音场的干扰降到了最低。采用短音圈长磁隙设计,在其直径50mm的铜制带式音圈的整个线性冲程内,还环绕着一圈冷钢使单元的散热性能更佳,还具有令整个磁隙内的磁通密度保持恒定的性能。

C125铸铝盆架上的12根支柱的宽度仅为3mm,盆架正面的开阔面积占到了90%以上,有效减少对背波反射的阻挡。盆架支柱的宽度虽小但深度却很大,抛物线式的外形设计使它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散热功效,为紧挨着的磁路组件带走大量的热能。

为了让背波反射进一步减少,C125采用了径向偏极化磁路系统,以最小的磁隙截面换来了最大的磁通密度。

B1所使用的两只中低音喇叭单元采用一前一后背靠背的方式安装,两只单元并没有使用任何的螺丝紧固到箱体上,而是通过一个内部螺旋紧固装置进行了耦合。在100Hz频率以下,这两只单元所收到的信号是完全相同的,而100Hz以上,背面的单元会渐渐衰减,只剩下前面的单元来负责900Hz以下的信号还原。而四阶滤波器确保了两个主分频点信号的相位一致性,使Bl获得了理想的频率响应和对称指向性。

箱体全无振动

上面说过两只中低音单元并不需要使用锣丝安装,它们是通过前后夹紧箱体的形式固定的,而在喇叭单元和箱体之间,使用了矽树脂橡胶O形垫圈耦合。此举确保了盆架产生的共振不会传给箱体,进而能够获得更加纯净的音质还原。而前后对开的倒相孔背板的那个可卸下边框,使之能伸进手调整两只中低音单元的松紧度I据说最紧时最靓声l。同样的,高音及中音单元的安装也使用了矽树脂橡胶O形垫圈耦合,只是调整松紧度的装置设计在箱体背后。Vivid所有的型号都采用这样的方式设计,加上设计理念源自蛋壳,采用高强度高温碳纤维聚酯化合材料制造的不规则箱体I通常我们称之为蛋蛋,令Vivid的产品即使在极大声压下触摸箱体也全然感觉不到丝毫的振动。

Bl的脚架采用连体设计,而且V形设计的两只支撑臂正面面积非常小,在为箱体提供稳定性极佳支撑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声波反射的干扰。为了进一步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在脚架底座的四周还安装了五个特制的脚钉。脚架在使用和箱体一样的高温碳纤维聚酯化合材料的同时加入了不锈钢支架强化而内里的两对高品质Van Den Hul接线及底座上WBT接线柱的采用, 都Bl乃至Vivid产品的高素质打下良好基础。Vivid的每款产品均提供6种标准颜色选择,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居的风格订制其它特别的颜色。

纯净、通透、自然的还原

聆听Vivid Bl在富盛的试音室内进行,我共听了两次,除了前面提到的法国Mimetism搭配外,还听了一次Bl和KrellEVOSACD机、Harlcodml0/38的搭配。两次聆听的效果大异其趣,和Mimetism搭配理智中不乏热情,音质高贵华丽,音乐气氛活生感十足,正如前面对Vivid的意解一样,鲜明+充满活力、生动逼真、清晰自然。而另一套搭配则冷静理性,不急不缓,优雅非常。两套组合声音各具风味,正好说明了Vivid音箱声底中性的本质,前面搭配什么性格的器材,它就播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连重播的软件素质高低和特性的差异也能忠实地反映出来。第二次试听时我和几位同事带去了几张各大唱片公司刚刚寄来的新唱片,希望通过Bl的**性辨别出它们的录音素质,结果一试之下,是龙是蛇无可争辩。

我的性格还是比较衷情于B1和法国Mimetism的搭配, 虽然它们的身价相比KreII+HarIco低了不止一个级别,但问题是这套组合素质本就非常之高了,音色高贵精致,尤其是中高频能够重播出色泽鲜明的亮泽感, 中频又纯净自然。虽然Mimetism 20.5CD机不是SACD、 虽然15.2合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每声道只有180W,但Bl在它们的搭配下展现出精准的平衡度,不但中高频拥有超卓的分析力和透明度,就连低频也呈现出和谐合拍的速度和能量。

音像立体像真

选出那首菲藉女歌手Jheena(珍纳)演唱的《I Always Love You》,希望通过熟悉的旋律和录音制作听听眼前的这套“南法”组合和自己听惯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这首歌我在不同的场合听过没有一百次也该有八十次了,算是比较知根知底的。但我告诉大家,我还从来未曾听过这首歌原来靓到这般程度的,当珍纳字正腔圆的喉底清晰流畅地唱出这首爱情故事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人声结像逼真得吓了我一跳,我仿佛“看”见了珍纳活生生站在音箱平面后一米正中的位置上, 口型大小适中,感情的抑扬顿挫,行腔换气的细节牵动出整个人的形体,清晰像真度之高简直前所未闻(或者是我孤陋寡闻吧)。说实话,以前也听过一些高级系统能够重播出非常立体的音像效果,但印象中没有一套能在透明度、质感、音色、平衡度、细节等方面取得如此均衡的效果,往往立体感、清晰度有了,但质感稍硬;或者音色非常迷人却透明度不足。这回听珍纳,我完全找不到遗憾之处,你说厉害吧。当然,只要录音制作的素质过关,聆听其它类型的音乐也能表现出这般出色的立体音像效果,如《下课了》的童声就达到了数人头的境地、 王健演绎的V巴赫无伴奏大提琴》、Zorbass(牛筋四人帮)的四把倍大提琴等人声和体形较小的乐器不在话下,就连乐器之王的九尺大三角钢琴,也能毫不费力地将琴的形态、击键、共鸣等等质感表露无遗。

示范级的音场表现

这段时间在我刊试音室中长期聆听着一款全频静电扬声器,那没有箱体共鸣腔所带来的纯净感令音场呈现出惊人的透明度,而瞬变的速度之快也是一般锥盘或球顶喇叭单元所无法企及的,再加上前后发声的作用下,稍加恰当的摆位就能营造出深远而层次鲜明的音场,那种宽松感同样不是一般音箱所能比拟。但这回听Vivid B/ I,竟让我体会到原来动圈式喇叭和箱体结构也能得到如此纯净的音色和媲美静电的音场效果。第一次聆听的时候,当那首烂熟的”白头佬” 《匈牙利狂想曲》响起时,整个试音室立即被一群群又厚又密,扇形展开的弦乐声撑得满满的,甚至左右两边墙及后墙消失于无形,乐团后排的乐器“跑”到外面的马路上了。而那群开首后不久就出现的大”牛筋”(倍大提琴)拉锯出来的低频又够深沉,又够饱满,带着韧性的拉弦质感圆润清晰而又不乏木头琴腔共鸣感,此等畅快淋漓的表现叫人一听上瘾。无疑,此等效果的音场规模可以用浩瀚来形容,甚至我当时还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我今晚就能中个彩票的大奖,将这种令人痴迷的效果隆回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赏心乐事。

全无压缩的动态能量

同样是《匈牙利狂想曲》,速度和透明度不够的系统重播会是一踏糊涂,又朦又慢的。但这套“南法”组合却在向你宣示:什么叫前后纵深、左右宽阔的音场;什么叫毫无阻隔的透明度;什么叫全频一致的速度;什么叫全无压缩的动态能量……

这套组合使出的并不是强悍的蛮力,无论最强音时声压变化有多大(正常的聆听条件),其音色、质感丝毫不会变样,细腻高贵依然。听雨果《阳春白雪》,琵琶的爽朗伶俐每粒音符都不会含糊,瞬变速度之快叫人目不暇接。而乐队的低音线条既清晰也深沉,末段的小鼓爽朗强劲,质感和能量平衡兼备。当然,在连接KreII+Harlco组合的时候,81又呈现出厚重、稳重的风格,音场的透明度显得阴柔一点,动态更倾向于表现出饱满的质感。听到这里,我转头细细声和正在摆弄手中Carl Zeiss蔡斯N口ZF50/1.4+Nikon FM3A的德哥讲: 这次又被你”毒”倒了,不用再听了,再听下去恐怕我真的把持不住了。

Vivid B1靓声到什么程度,恐怕我的笔墨难以悉数形容,写到这里早已超出主编的篇幅限制。大家对Vivid有兴趣的话,到最近的经销商处听听吧,但小心不要“中毒”太深难以自拔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