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新组合实战饱满而又纯净的VIVID B1

2013-07-27



这几天用乐林的Corus前级搭阿拉贡的Iridium单声道后级试推VIVID B1,其温厚饱满而又通透纯净的声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声后,音场以两箱左右的位置向后方拓展,呈一个扇形分布,乐器的定位稳定清晰,形体感饱满实在,具有上佳的脱箱感。


   



听爵士女声,歌手的口型定位明确,在两箱之间正中而略偏上的位置呈现,嗓音厚润而富有感情,像胸腔的共鸣与运气的方式这些演唱的技巧能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换气声与唇齿音清晰可辨,但并不强调,而是从容自然的表达。伴奏的萨克斯具有温暖而又明亮的色泽,散发出一种金黄色的金属质感,音场偏后位置的低音贝斯的拨奏声丰厚饱满又富有一种宽松的弹性,但这种低频表现并不会让人觉得臃肿拖沓而过于浓郁,而是会使人感觉到整体的频段是呈金字塔式的能量分布,音乐的再现更为稳健,整体的听感也更具有较强的现场感与舞台感。

  



 


听交响乐时,动态的起伏激昂壮观,低频垫底雄厚、表现出沉稳扎实的重量感。乐器的定位规整有序,既不含混也无凌乱之感,不会过于火爆,而显得大气从容。
VIVID B1整体而言是以中频为中心向两端自然延伸,高频和低频与中频的衔接非常的连贯顺畅,各频段之间过渡平顺不脱节也不生硬突兀,音乐的起伏具有很好的流畅性,音乐的还原显得细腻又鲜活。


  


这套系统音色温暖,声底厚润,全频顺滑而流畅,其以中频向两端自然延展达至全频 的平衡,能够轻易的反映出不同版本的唱片彼此间的差别,同样是贝多芬的第五钢协,科瓦切维奇版本的钢琴,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琴音灵动而鲜活,低频下潜深沉;阿劳版的钢琴,颗粒厚润,击键有力,琴体硕壮,乐队规模庞大,伴奏表现的雄厚而温暖。


 


听海菲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的形体聚焦在两箱之间偏左上方的位置,乐队的齐奏在两箱后方铺垫开来,与小提琴拉开一定距离,显得整体的分离度很好,小提琴的发音华丽、透明,速度感快起快落,但并无急躁、生硬牵强之感,海菲兹运弓时技巧的娴熟自如表露无遗。

由于是RCA 50年代的早期立体声录音,唱片中本身就存在的一些低噪在播放过程中也充分还原出来,但不影响音乐主体的表达,反而有一种早期录音所特有的模拟味道。这张唱片在不够平衡的系统中播放的话,小提琴的声音容易显得比较干硬,速度有余而润泽度不足,不够自然顺畅。


 


听EMI出品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乐器的层次感与分离度表现良好,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的定位准确,三种乐器的配合显得十分默契,小提琴的发音润泽、细致,并带有一种娇美的质感,大提琴的拉奏厚实而低沉,与小提琴形成鲜明的对比,钢琴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的发音流畅自如,琴键敲击时鲜活生动的力度变化显得非常丰富,乐队齐奏时的动态起伏气势宏伟,开扬奔放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呈现出大气从容的的规模感。播放这张唱片的难点主要是由于乐器较多,对层次感与分离度以及系统的控制力这些方面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齐奏时,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协奏的乐队彼此之间的定位与层次要处理得当,否则容易出现凌乱失控的现象而缺乏音乐整体表现的和谐统一性。






相关新闻